海外留学社区

上海最早的大学:圣约翰大学

阅读 3634 图标 2019-08-15

在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史上,有一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,它就是圣约翰。这所由美国圣公会传教士于19世纪中叶创办的学校是上海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创办最早、规模最大的一所高等学校。

圣约翰大学百年名校圣约翰

1878年,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施若瑟用虹口一带教会产业作为抵押,购得84亩沪西曹家渡苏州河以南土地,作为筹建教会学校的地基。次年414日,校舍奠基,不久,一所校舍,连同几幢宿舍就落成了。当年91日,学校开学。最初的圣约翰,并不是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,它的中文名字也叫做圣约翰书院,原先圣公会所办的神道学校、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均归并其内。

圣约翰的第一批学生有39人,他们免费获得学校提供凡人衣、食、住、书籍和生活用品。第二年,学生人数增至71人,书院分设“正馆”和“备馆”,教授国文、神学两种课,并成立附属高中部,增设医科,学制为4年。1892年,圣约翰书院正式开设大学课程。1896年,同仁医院附属的医校并入学校,圣约翰医学院成立。至此,圣约翰书院设文、理、医学、神学诸科,初具正规大学雏型。

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校标

1902年,圣约翰书院改名为圣约翰大学。1906年,圣约翰大学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立案。从此,“约大”授予的学位被美国各大学所认可,毕业生可优先甚至免试入美国相关院校深造。伴随着“约大”系科的逐渐增多与完备,“约大”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,校舍也相继扩充。当时的“约大”北临苏州河,南面是租界的兆丰公园(今中山公园),教师、学生出入不便,“约大”同学会便集款购得苏州河北岸约70亩土地,1911年又花费白银14万两购置了兆丰公园土地70余亩。这样,圣约翰的校址南面可以直达极司非尔路(今万航渡路)。大学校园占地约300亩,校舍建筑14所,住宅16所,校产共100万美元。

1914年,“约大”医学校与广州的宾夕法尼亚医学校合并,为圣约翰大学的医科。至1919年建校40周年时,“约大”已拥有文科、理科、神学科、医科及中国文学哲学科6个学科,另外还有中学为预科。后又开设商学、新闻、政治历史等系,1923年增设土木工程学院,圣约翰大学俨然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。

1937年“八一三”事变爆发,“约大”教学难以正常进行,乃与其他教会学校合办华东基督教联合大学(医学院及神学院不在内),在南京路(今南京东路)大陆商场(后称慈淑大楼,现东海大楼)楼上继续上课。1939年,学校陆续迁回原址。抗战胜利后,圣约翰大学于1947年向国民政府提出立案申请,同年1017日获批准。

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和设备在当时全国高等院校中首屈一指。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,理学院、教育、中文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。

1949年上海解放后,圣约翰大学继续办学。1952年,全国大学院系调整,圣约翰大学各院、系分别并入相关高等学校,原址一度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分部,后交付给了新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(今华东政法大学)。

圣约翰大学圣约翰的教与学

在旧中国,圣约翰以优异的教学质量而著名,人称“东方的哈佛”。提起“约大”的校训也颇有意思,校训中英合璧,英文校训是Light and True,意为“光与真理”,而它的中文校训则是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的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办学之初,为适应本地学生的情况,圣约翰使用官话和上海方言教学。大约在1880年代晚期,学校开始注重英语教学,规定所有科目(除中文)一律采用英语教学,校园内一律采用英语进行交流,圣约翰成为中国第一所全英语教学的学校。1913年,圣约翰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,1936年,圣约翰又开始招收女生,实行男女同校。

圣约翰大学田径队(1929年)

作为首个将西方教学风格引入中国的学校,圣约翰大学除了极重视英语以外,也十分强调宗教、体育和课外活动。学校的体育设施完善,这里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队。“约大”的入学考试长达6天,每年录取人数不定,超过及格线都录取,不及格则都不录取,没有既定名额。学生入学后每周的课程也有6天,每天上午9点到12点,下午1点到4点,6天之中只有一天使用中文。有趣的是,圣约翰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,都上基础课,二年级分文理科,很有些现在提倡的通识教育的意味。

“约大”学费昂贵,每学期学费高达两百多银元。所以考入圣约翰大学的都是富家子弟,每到周末,接学生回家的汽车便会在圣约翰校门口排起长龙,这在旧上海也是一个奇观。当然,圣约翰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会给予免费或一定的补助,每年约30个名额。由于是教会学校的缘故,资助名额在神学院中占较大比重。

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证书

约大医学院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联校学制7年毕业颁发医学博士学位教学严苛存在56年仅培养了466名学生

虽然圣约翰学生中多为富家子弟,被时人视为培养买办的学校。但“约大”也有光荣的历史,它有许多活跃的左派学生团体,曾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等政治活动。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,“约大”学生参加游行示威,悬半旗纪念死难同胞,校长卜舫济把学生集会时升在旗杆上的中国国旗降下,引起轩然大波。19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因对学校当局不满而离开圣约翰大学,自组光华大学。1927年,国民革命军兵临上海,“约大”除神、医两院外宣布停办,部分教职员在校外赁屋上课,名丁卯(当年为农历丁卯年)补习班。补习班办理一年,翌年“约大”重开,学生转回圣约翰继续学习。此后,原来把持校务的外国传教士不得不顺应高涨的民主主义思潮,于1928年设立校董会,吸纳中国籍校董,将部分行政权交于中国人。

圣约翰大学“约大”走出的名人

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校景

在圣约翰近百年的办校历程中,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中外著名人物。圣约翰的首任校长施若瑟便是其中之一。施若瑟是美国传教士,1859年来华传教。1860年,施若瑟任虹口圣公会救主堂会长。1877年在美国被祝圣为上海教区主教。1878年,施若瑟从美国返回上海,即着手创办圣约翰书院。1879年,圣约翰书院成立,施自任校监(校长)。为纪念这位圣约翰的奠基者,约大校友曾集资在校园内建造一座“怀施堂”,这是一幢中式建筑,用以表达对这位学贯中西、沟通中外学者的思念。

卜舫济校长:主张教育与政治分离

孟宪承:1923年,受卜舫济之邀,前往任教。“五卅惨案”后,毅然宣布脱离圣约翰,发起创办光华大学。1951年,任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。

谈起圣约翰,不得不说到的另一位外国传教士就是卜舫济。卜舫济也是美国传教士,生于纽约,青年时代在美国教中国学生主日学,即有志于来中国。1886年,22岁的卜舫济受美国圣公会差会派遣到中国。来华后,卜舫济即任圣约翰书院英文教师,2年后便被委为圣约翰书院主任,1896年书院升格为大学,卜舫济即任圣约翰大学校长,他还兼管附属中学。卜舫济穿中国衣服,仿中国习惯,还娶了中国籍的妻子。他致力于基督教的学校教育,为了发展圣约翰大学,毕生擘画经营,把一所校舍简陋、课程仅为中学程度的学校办成为占地数百亩、校产几百万美元、拥有医学院、神学院、文学院和理学院的著名高等学府。卜舫济主张教育与政治分离,反对以学校为基地从事政治运动,为此曾与爱国学生发生数次冲突事件。他还顽固抵制私立学校向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注册的规定,致使圣约翰大学直至1947年才完成向中国政府立案的手续。1939年,在“约大”任职50余年的卜舫济退休,但仍任名誉校长,1941年回美国,1946年再次来华,次年3月在上海去世。

“约大”的开创者中,还有一位华籍牧师,他就是颜永京。颜永京祖籍山东,后移居上海。1854年,颜永京被圣公会送往美国留学,1862年学成回国,曾任上海英国领事馆与公共租界工部局翻译。1878年,颜永京协助施若瑟创办圣约翰书院,1881年任校长。他曾安排容闳带出国的留美幼童归国来校任教。后来圣约翰大学为纪念颜永京的功绩,将男生宿舍楼命名为“思颜堂”。1881年和1885年,颜永京曾两次致信工部局,抗议不准中国人游览外滩公园的规定。

圣约翰大学校友林语堂、荣毅仁、邹韬奋、经叔平

圣约翰大学拥有许多著名的校友,他们多活跃于中国商界、政界、外交界、教育学术界和医务界,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便是“约大”的校友。其他知名校友包括外交家施肇基、顾维钧;作家林语堂、邹韬奋;科学家周有光;教育家张伯苓、孟宪承;实业家刘鸿生、经叔平;建筑学家陈从周;宗教人士丁光训;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也是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之毕业校友。

另值一记的是,虽然解放后圣约翰大学结束了在大陆的办学,但其散布在海外的校友一直有着复校的努力。1967年,台湾的“约大”校友成立新埔工业专科学校,2005年,学校升格为圣约翰科技大学。另外,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支持下,圣约翰校友于该校设立了专为研究生而设的圣约翰学院。

*请选择意向国家

相关推荐

  • 英国
  • 日本
  • 澳洲
  • 美国
请任填一种预约联系方式

芥末咨询顾问马上联系您,免费私人订制留学规划

测测你被录取的几率有多大?